振安区教育局关于《振安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
发布日期:2023-04-10


社会公众请在4月10日至4月20日期间,可通过电话、传真、信件等方式对振安区教育局关于《振安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意见建议。

联系电话:0415-2890104 传真:0415-2890104 地址: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九连城街678号(教育局办公室)


振安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以教育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新时代振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更好地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背景

(一)十三五我区教育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区教育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补齐短板,坚持服务振兴,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完成情况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3%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 22%
学前教育普惠率 75%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74%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 100%

1、公办幼儿园建设成效显著,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五年来,投入1700余万元,新建5所、改扩建了2所公办性质幼儿园,实现了每个镇(街)1所公办性质幼儿园的目标。认定普惠性幼儿园共29所,其中公办性质幼儿9所、民办幼儿园20所,普惠率为7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22%。星级幼儿园32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3%全区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90%中专以上学历为100%,大专以上学历达80%

2、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教育投入增长。2020年,我区一般公共教育经费预计支出16002万元,比2015年增长2%2020年生均公用经费小学达到每生850元,农村中学每生1050元。生均公用经费达到了省定标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来,我区共投入资金1.46亿元,新建、重建教学楼9座、宿舍楼2座、实验楼1座、体育馆1座,建设面积近33198平方米。截止目前,全区17所区直学校、镇(街)中心校已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另外,投入近2800万元,为丹东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同兴镇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铺设了塑胶操场,总改造运动场面积80000多平方米,并对鸭绿江办事处中心小学操场和综合实践基地的路面进行了硬化处理。2020年又投资170万元,完成全区13所中小学旱厕改造任务,改造面积542平方米。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购置了计算机、电子白板、录播设备等。所有中小学均开通了校校通,全区中心校层面所有班级均实现了班班通。为丹东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专用场馆配备了设施设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100%20193月,振安区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称号。

3两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区现有省特级教师4人,省骨干教师7人,市中小学首席教师2人,名师工作室1人。市学科带头人16人,市级骨干教师117人。连续5年参加市银杯大赛,1人获特等奖,25人次获一等奖,7个单位获团体一等奖,九连城镇中心小学获团体特等奖。通过学历提升,全区96.2%的小学教师达到专科以上学历,86.4%的初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4%。落实了班主任津贴、农村教师差别化补助及乡村教师职称倾斜政策。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我区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重新修订了《振安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和现代化。在高中开展了高效课堂、高效训练、自主学习研究;在初中开展了先学后教,为学而教,高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在小学开展了集团化、大学区、捆绑式办学体制改革实验,通过以科研促教研,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建立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全区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楼房小学获得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五纬小学获丹东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8所村小被评为丹东市先进村小,汤山城镇龙湖村小学被评为丹东市示范村小

5、立德树人,打造德育品牌

“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全面加强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了学生品德修养,培养了学生奋斗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庆祝建党95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主义情怀。党史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已成为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最亮丽的品牌。

6.“四球进校园,体育特色工作成效初显

目前,共创建国家足球特色校8所。楼房镇中心小学女子足球队在辽宁省足球夏令营比赛中获第一名;在2018年辽宁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该球队代表丹东市获得季军。十二中学女子足球队获辽宁省足球锦标赛既辽宁省足球联赛东部赛区第一名、辽宁省校园足球比赛第五名。多所学校在市球类比赛中获冠、亚军。我区被评为辽宁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区级优秀单位

7、加强教育制度化建设,各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五年来,我区资助各级各类贫困学生3111人次,资助资金近270余万元;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监督管理网络,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建立了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长效机制。三是教育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全部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定工作。建立和健全了教育督导机构,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规范了教学行为,依法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了综治防控体系,维护了师生合法权益。

(二)十三五期间我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教育发展有待进一步均衡。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农村普惠学前资源依然不足;义务教育城乡间、校际间差异依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教育管理、课程教学、信息化应用等内涵建设水平还存在短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效有待增强。

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乡镇公办园教师编制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教师老龄化突出,农村学校及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结构仍不合理。

教育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还需健全,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仍需改善,实践基地建设投入尚需加大,教育资源布局建设体系有待完善。

(三)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的五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中,国际社会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核心技术竞争更加激烈,人才竞争将直接影响综合国力竞争。为此党的二十大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动力和环境。随着我区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教育以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迫切要求教育要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发挥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实现高质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振安区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二、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安排部署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教育领域改革要求,紧紧围绕振安区十四五战略部署,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优化结构,坚持服务振兴,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终身化融合发展,为振安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二)规划目标

2025年,全区教育总体实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础教育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为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教育体系更加完备。不断推进各级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发展。积极构建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互协调的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体系。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探索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持续创新,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更加科学合理,社会、家庭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教育公平深层推进。加快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机制,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一体、并向优质均衡发展。完善覆盖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生资助体系,继续落实资助政策全覆盖,建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及家庭困难儿童的关爱体系,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力,教育公平程度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依法治教全面推进,构建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的工作格局。不断完善教育经费筹措及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保障机制,坚持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教师队伍编制、年龄、学科等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义务教育教师配置基本实现城乡均衡,乡村教师待遇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础逐步完善,应用更加广泛。

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 2025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5%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 50%
学前教育普惠率 9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85% 

(三)重点任务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完善教育经费筹措及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保障机制,坚持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倡导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扩大教育社会投入。落实国家各项扶贫助学政策,进一步完善学前到大学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中、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力度,扩大各阶段资助比例。拓宽资助渠道,发挥好社会、民间等团体资助意愿。继续落实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及家庭困难儿童的关爱体系,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力,教育公平程度显著提升,

2、深化人事改革,强化队伍建设

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增强教师廉洁从教意识,规范从教行为,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切实提升师德师风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问题;与全市一道,同步推进县管校聘工作。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真正实现全区教师的动态管理,化解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矛盾,盘活全区教师编制总量,优化编制结构,更好地促进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教师培训资金。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推动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校本研修,把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加强对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管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全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做好新教师招录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出台引进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我区教育行业,提升我区教育的发展速度。力争到2025年,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8%,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85%;初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达到3%;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30%。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完善学前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3、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提升基础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标准化配备和定期更新机制,推进城乡学校尤其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普遍达标。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硬件条件基本均衡,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差距。通过撤、并、扩、建等措施,对全区农村中小学进行长远规划,合理布点。到2025年,我区保留普通高中1所,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20所,其中村小10所。全区标准化率达到100%。未来5年,我区将对汤山城镇中心小学、九连城镇中心小学等部分学校校舍进行改造;加快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对15所区直中小学及中心校铺设塑胶操场,对村小操场进行硬覆盖。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厕所革命工作进程。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4、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五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加强课程融合、考核标准及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团教协同,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常态开展养成教育。遵循德育规律和学生特点,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把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1-2项专项运动技能,完善校园竞赛体系,支持学生参加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积极打造体育活动特色校。到2025年,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达到15所以上。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强化美育课程管理、艺术社团建设,构建艺术测评指标体系,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测评,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细则。加强劳动教育,细化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项目、方式、评价等,建立教师、经费、基地等支撑体系,建好用好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广泛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实现劳动育人目标。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遵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国防教育。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抓好学生近视眼、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监测。

6、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落实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种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逐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幼儿园的比例。到2025年,再新建、扩建公办性质幼儿园3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9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全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任务。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落实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幼小双向衔接,推进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提高星级幼儿园比例。到2025年,星级幼儿园数量达到全区幼儿园总数的6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100%,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0%以上。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定期培训和全员轮训制度。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小学阶段在总结集团化、大学区、捆绑式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小学集团化办学实践。分清集团与学校之间的职权:教育集团重在统领与谋划,负责统筹规划集团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和发展,建立针对集团发展的研究及管理体系,推动集团成员学校联邦制融合;各成员学校重在建设与发展,确定办学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规范、统一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名学校及中心校对薄弱学校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继续探索大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发挥丹东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作用,不断丰富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初中阶段继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初中教研部学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开展区域网络教研活动,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全面提升初中阶段学生成绩,提高我区初三学生接受高中教育比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积极开展特色高中创建工作。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普通高中基础设施投入,不断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满足学生就学需求。基本消除大班额,最高班额不得超过50人。切实提高普通高中育人水平。以注重拓宽综合实践渠道,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构建全面、立体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创新教学组织和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扶持特色课程建设,鼓励普通高中积极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技教育,形成特色,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消除学生之间、学校之间同质化倾向。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意见,建立导师制培养模式。

按照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以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为内容的学校文化建设与研究。立足学校实际、传统底蕴、工作优势、周边资源等因素,努力创建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学校文化成为我区教育发展的内生推动力、核心竞争力和持久辐射力。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统筹规划民办教育发展。依法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平等地位。建立和完善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民办教育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社会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健全民办学校依法准入、变更、退出制度。坚持标准,规范管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

7、推进教育信息化,共享优质资源

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核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结合丹东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校校通百兆带宽全覆盖的基础上,到2025年,中小学班班通覆盖率达85%以上,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开通率分别达100%90%以上,同步课堂建设率占学校总数40%以上。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开展VR教室、智慧教室及创客基地建设,构建更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建设一批典型区域和标杆学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组织开展教学及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展中小学电脑制作、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开展互联网+教育服务社区活动,实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治理行动和校外线上培训治理活动。

8、推进依法办学,优化教育环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法治意识,切实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的合法权益。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教育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对教育的监督。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着力解决好教育热点问题,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9.完善安全体系建设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加强学校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档案规范化建设。推进学校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大农村学校资金投入,确保农村学校保安配备率、硬隔离设施达到100。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联动机制和长效机制,确保校车安全运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加强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校园周边安全稳定。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各级党组织要把教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熟悉教育,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加强中小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2、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3、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制度体系,建立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评价机制,层层压实各级政府履行的教育职责;建立对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和教学督导评估机制,促进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教育督导统一归口、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的评估监测机制,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学校教学育人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教育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教育督导报告发布制度,建立督导评估整改和跟踪复查以及督导结果的使用机制,推动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利器作用。巩固和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实现城乡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