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22
发布日期:2022-01-07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及2021年重点工作回顾

  第十五届区政府任期四年。这四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和结构调整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抗击疫情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在3.5万吨以上,蔬菜产量年均近8万吨。小浆果生产面积发展到1.9万亩,年产值突破2亿元。五龙背镇跻身全国农业产业兴村强镇示范行动行列,农建工程连续获得省“大禹杯”先进单位称号。工业基础进一步稳固。累计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6户、亿元以上企业5户。振安产业园区获批市级产业园区并正在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道路、电力、管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康宁药业、诚和服装等5个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58家。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丹东市果蔬海鲜批发市场、人保振安分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我区,以欧尚广场为中心的城区东部核心商圈日益繁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2017年末提高12.9个百分点。持续推进“项目年”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8亿元,年均增长11.6%; 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7个,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新增“瞪羚”“雏鹰”企业4家,拥有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及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4个,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9户。

  四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累计维修、新建、扩建城市道路12条,维修改造县级以上公路34公里。沙河北街、窑沟至虎山连接线等一批重点道路工程竣工通车。累计铺设排污主支管网130余公里,辖区污水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铺设自来水管网80余公里,近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新建改造集中供热热源2个,集中供热面积增加32万平方米。实施电网改造工程300余项,部分镇村频繁停电现象得到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狠抓美丽宜居村创建,推进“集中美、连片美”建设,九连城马市村、窑沟村等5个村获省级“美丽示范村”称号;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同兴镇变电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大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累计实施农村改厕2983座,汤山城农村垃圾“五分三处法”和马市岛农村改厕经验得到全省推广;持续强化农村路网建设,累计修建乡村公路200余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获省级示范县称号。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化“双城”创建,高质量完成文明城测评和卫生城复审各项任务,城乡美化、绿化、亮化和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人居环境水平和市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拆除改造燃煤锅炉73台,散煤使用量较2017年下降3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88%以上,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相继实施马市岛鸭绿江水源地和金矿铁甲水库水源地面源污染隐患综合整治工程,辖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五道河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整治。辖区水体、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位于全市前列。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新活力。关键领域改革深化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四大专项行动”、“一网通办”等改革措施深入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玻璃制瓶厂、灯泡厂、纺织机械厂等一批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取暖费、门诊费报销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太平湾电厂、水电六局等3家央企“三供一业”接收改造顺利完成。医联体、医保统筹、教育集团化办学、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等改革有序推进。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累计引进省外内资项目109个,到位资金超过63亿元。新增外贸企业60余家,签订外贸意向合同近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51万美元。恒星化工、天皓净化等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海外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民生水平大幅提升。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8%和8.6%,在全市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标准持续提高,各项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巩固。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累计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6万平方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2200余户,解决居民“回迁难”985户,房屋“办证难”12353套。就业创业形势保持稳。累计新增就业 3382人,大学生就业率保持80%以上,城乡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受理劳动仲裁案件217件,落实农民工保证金2308万元,为554名农民工清欠工资852万元,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根治。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辖区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覆盖率扩大到95%以上;累计发放计划生育特扶、奖扶金5800余万元;楼房镇卫计中心完成异地新建,为同兴、楼房等乡镇卫生院购置配备数字化X光机等医疗设备,镇级卫生院全部实现标准化。教育实力显著增强。累计投资1.13亿元,实施了五纬小学等3所学校异地新建和振安高中食堂宿舍楼、32中实验楼建设,并对20所学校非卫厕所和7块校园运动场地进行了改造。特色教育获“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称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公办幼儿园实现镇街全覆盖,辖区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7%。文体产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和建党100周年文体展演等一系列大型文体活动。累计新增文化广场、健身路径等大众文体活动场所40余处,文化惠民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扫黄打非”“百日肃毒”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四年来,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信访积案总量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实现全覆盖,普法工作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卓有成效。面对突发疫情,我们快速反应,果断采取措施,积极组织防控,在较短时间稳控了局面,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从严从细全面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和疫苗接种方仓建设,全力开展疫苗接种,疫情应急应对能力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是我们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冠疫情持续、煤炭电力能源紧缺等严峻形势,我们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有效管控疫情的基础上,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9亿元,同比增长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500元和20100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9%。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各项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重点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抓转型,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农业发展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3.1亿元,粮食产量3.85万吨,蔬菜产量6.8万吨,各类小浆果产量0.85万吨,肉蛋奶产量2.4万吨,生猪存栏量6万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申报“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个,新增小浆果种植面积500亩、设施农业400亩。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深入实施“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推动五龙金矿、兰光服装、华日理学、华洋纺织等企业实施技改升级,总投资12.3亿元的16个项目列入辽宁省“三篇大文章”项目库,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4户,“规升巨”企业1户。园区建设进度加快,五龙背工业园污水管网工程投入使用,五龙背集中供热热源厂、鸭绿江园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中地乳业、依璐服饰等一批园区在建项目顺利推进,顺利完成晋级省级经济开发区验收。服务业繁荣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预计超过10%,成功举办振安区“网上年货节”,丹东荣盛商贸有限公司“冰团易购”“商业联”等线上平台终端超1000家,多多海百货大型连锁超市正式入驻营业,MCN产业基地被评为辽宁省直播电商基地和丹东市数字商务领军企业,全年新增服务业限上企业2家,城区东部商圈日益繁荣。旅游业恢复发展,辖区20家企业的50余种产品纳入丹东旅游“后备箱”产品目录,五龙高尔夫、淮扬山庄、太阳岛等景点冰雪项目进一步提档升级。全年旅游业收入预计实现9.2亿元,同比增长15%。

  (二)聚焦项目抓增长,投资拉动效果明显

  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75个,其中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41个。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10%。包装争取各类专项资金8.25亿元,推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园区基础设施及城乡路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招商引资。坚持线上线下招商结合,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50余次,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18.15亿元,同比增长10%。广东服饰协会衣脉智尚城服装加工基地、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等8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超过45亿元。

  (三)聚焦改革促振兴,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扎实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理率达100%,“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达70%以上,跟踪办理热线平台投诉 1600余件。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年新增注册企业480余户,个体工商户1600户,完成“个转企”77户。“集团化办学”改革完成6个教育集团组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聚焦生态抓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百日攻坚”,拆除改造燃煤锅炉4台,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3家,更换散煤直燃炉具3800余台。规范整治内河排污口68个、水源地风险源6个。依法停产、关闭土壤污染隐患企业11家。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成4个村的生活污水达标整治,20家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建设摸底排查和辖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全年开展人工造林2600亩,森林抚育3500亩,植树27万株,栽种绿化灌木花草30余万株,治理恢复闭坑矿2个,集中整治河道垃圾3万余立方米。辖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聚焦民生抓落实,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预计全年民生和社会事业财政支出达9.5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比例超过80%。扎实抓好就业保障,全年新增就业1500余人,发放就业补助资金 1180余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67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大力发展民政事业,全年发放低保金等各类救助金3100余万元,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级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项目13个。深入开展卫生健康强基行动,2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0个村卫生室得到强化提升,创建医养结合试点机构1家,镇街医疗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汤山城镇中心小学投入使用,五龙背小学开工建设,套外小学、32中综合实验楼等在建工程顺利推进,蓝湾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启动实施,新增普惠性幼儿学位500余个。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措施,依法依规整治查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21所,课后服务参加师生比例分别达88%和99.6%。继续实施安居工程,欣泰西和太平华益地质灾害棚户区改造工程搬迁入住,全年改造老旧小区10个,认定保障性住房60户,改造农村危房8户,受惠居民达1900余户。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全年建设改造农村道路57.7公里,二号干线贯通、连城大街等一批重点道路工程顺利推进。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开展送图书、送文化下乡活动15场,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文化展览50余场,振安区工人文化宫建设主体竣工。

  (六)聚焦安全保稳定,社会保持安定和谐

  疫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区医院和疾控中心2个核酸实验室已具备检测能力,完成核酸采样点设置143个,培训储备相关专业人员250余人,核酸检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完成新冠疫苗累计接种超过32万剂次,接种比例达到免疫屏障任务要求。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平安区建设扎实推进,公安机关全年侦办各类刑事、治安案件700余起,打处各类违法犯罪在人员500余人,辖区案件发生率持续降低。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检查,发现并整改隐患760余处,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和森林火灾发生,消防火灾同比下降40%以上。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开展区级以上应急演练10次,组建自然灾害综合应急队伍12支,修订各类应急预案29个。巩固“三年攻坚”成果,强化信访积案化解,信访形势保持稳定。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能力进一步提升,边防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十五届区政府任期内,各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发展区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物价、档案、保密、史志、侨务、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果。

  各位代表,本届区政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传承于之前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更依靠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各驻区单位和驻区部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体量相对偏小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项目支撑力度还不强,产业发展还存在明显短板,镇街发展还不均衡。二是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产业链条不长,发展模式仍显粗放,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还较低。三是城乡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城郊和广大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仍显不足,与群众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国内外疫情仍在持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电力紧缺等形势仍不明朗。五是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丹东“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和振安“三区一地”发展总体目标,紧扣振安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地区更加和谐稳定,不断改善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是:立足沿城、沿江、沿边的特殊区位条件,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区位空间优势,进一步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厚度,强化商贸服务业吸引力,打造旅游产业新高地,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努力将振安区打造成为轻工产业集聚区、精品农业示范区、温泉康养宜居区、生态旅游目的地。

  ——综合实力和质量效能进一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力争保持在6%,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工业产业市场竞争力、旅游服务业品质吸引力全面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更大进展。

  ——重点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激发体制机制改革优势,推动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不断完善市场要素体系,深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潜力,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对接联动大局,推进开放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围绕解决突出矛盾问题,着力推出一批制度性创新成果,全力建成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最优区。

  ——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的红色文化、农业文化、历史文化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生态环境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大气、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就业、教育、卫生、医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高,重点民生项目高质量完成,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

  三、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深化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开篇之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拼搏奋斗、继往开来,努力推动振安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区当前发展基础,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十四五”规划总体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体量。认真做好工业“三篇大文章”。聚焦赋能“老字号”、延链“原字号”、引育“新字号”,突出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着力推动汽车零部件、电气装备、供电供热、纺织印染、矿产开采等传统企业改造升级,加快五龙金矿3000吨选矿厂项目建设,抓好天皓净化、隆盛铸造、实发洁净等一批企业提产扩能,推进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年内计划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以上,实现“规升巨”1户以上。抓好园区建设,牢固树立“抓园区就是抓工业,就是抓工业强区”理念,实施五龙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推进中地乳业、制药机械、依璐服饰等一批在建项目年内竣工达产,丰有服饰、垚磊惠服装、中惠地热、芯峻电气异地新建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园区扩容和晋级省级经济开发区步伐。年内园区力争新增规模企业3家以上,产值突破35亿元。大力推动服务业提质扩容。着力引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强化限上企业培育,推进丹东果蔬海鲜批发市场正式运营,促进城区经济繁荣壮大。进一步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实体零售业创新发展,促进“三农”服务和农村消费提档升级。大力培育本土电商平台,促进实体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发展。深度开发沿江沿边、红色历史、五龙背温泉等优质旅游资源,深入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游。坚持“房住不炒”,有序推进上城梦想、溪山壹号、振山北等小区二期工程以及名仕庄园三期、奇石城、住建局周边地块开发等项目实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快“数字振安”建设。大力推进5G、千兆光纤、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五龙黄金5G智慧矿山、华洋纺织纺织服装数字智能工厂和振安区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建设,促进“5G+互联网”融合发展,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切实强化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投资至上”,持续规范项目推进流程,强化跟踪服务,继续消化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力促签约项目顺利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储备项目提早落地。年内计划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82个,总投资131.8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0个,总投资69.3亿元。包装向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力争突破8.5亿元,重点保障民生工程和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争取以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创新绿色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培育“瞪羚”“雏鹰”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强化人才引进。全面落实丹东市“鸭绿江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原动力”,吸引更多高层次、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到振安创新创业。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抓好碳达峰行动方案落实,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落户振安。大力开展节能减排,保障科学有序用电,积极推动实施光伏、风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项目。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监管、生态补偿等重大改革举措,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加强对水体、大气、土壤污染管控,强化山水林草等生态资源保护。科学整合辖区黄金、石材等矿产资源,规范开采秩序,加快五龙黄金绿色矿山项目实施进程,推动中能建同兴石材产业园落地实施。

  (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激发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振安区行政服务中心异地新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利企惠民政策。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探索推进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领域潜能和活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力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继续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宅基地改革,妥善处置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与扬州市江都区友好交流,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发达省市产业对接,鼓励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发展,吸引外埠高端产业移植振安发展。支持大爱服装、恒星化工等优势外贸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份额,年内培育新增外贸出口企业2家以上。积极融入丹东互市贸易区布局,参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建,以太平湾口岸升级一类口岸为契机,推动我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坚持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做精做强农业。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违建别墅、“大棚房”、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实施常态化管控,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年内新增设施农业400亩,加快推进国丰牧业、益康生态养殖场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蔬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继续推动蓝莓、奇异莓、大樱桃等小浆果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开展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成祐农产品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强化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一村一品”理念,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继续加大资金争取和投入力度,补齐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整治、污水治理等村容村貌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村生活基本需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现有帮扶政策持续落实,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社会保障救助制度,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力度,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督管理,切实提高摆脱贫困的内生发展能力,打好乡村振兴基础。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推动城乡优质均衡发展。优先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保障基本民生,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就业创业持续稳定。全面落实社保减免、就业奖补等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拓宽企业用工渠道,重点加大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新型创业平台和人力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着力培育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32中学综合实验楼投入使用,套外小学、五龙背小学完成教学楼建设,加快3所在建公办幼儿园进度,学前教育普惠率保持在87%以上。推动健康振安建设。坚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哨点”“探头”作用,配齐配强疾控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疫情监测预警、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推进五龙背卫生院异地新建,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办医能力,持续推进医保扩面,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保障。推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切实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积极推进振安区养老福利中心建设,不断拓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切实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完成“退役军人之家”建设,不断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加快五龙金矿塌陷区农民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抓好公共租赁住房补贴发放。协调推进龙头山净水厂建设,积极推动实施五龙背、同兴、九连城等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郁文街贯通、汤山城太河路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抓好“同九线”改扩建和“九马线“新高线”新建等一批公路等级提升工程,年内计划实施县级以上公路维修改造8.1公里,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4.9公里,新建屯堡道路32公里。抓实抓好煤电保供。科学有序调配用电,强化供暖储煤调度,切实保障好群众生活和取暖用能。持续实施农村电力综合改造工程,着力消除电力安全隐患,满足发展和民生需求。

  (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繁荣稳定。不断强化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夯实法治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积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全区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壮大发展法律服务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和法律援助制度,加快推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建设,争创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区。着力营造社会稳定局面。全面防范和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加大互联网舆情分析监测,最大限度将矛盾和问题控制在源头。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防范涉黑涉恶长效机制,坚决打击社会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大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制造行业、建筑工地、城市燃气、交通、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着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障社会安全。努力营造安定边境环境。坚持落实边境一线常住居民补助,着力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民兵能力建设,开展打击整治涉海违法犯罪“雷霆行动”,强化渔船起底排查管控,巩固党政军警民强边固边合力,提高边境基层治理能力。

  (七)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坚定践行“服务为民”理念,强化政府系统政治、廉政、作风和效能建设。突出政治引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确保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狠抓肃风正气。持续强化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反对“四风”,持续改进会风文风,从严查处庸政懒政和为官不为,严肃整治涉企乱收费。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全面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严守统计法律法规,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强化政务公开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各位代表,新担当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促进振安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接续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
Baidu
map